建功超級工程
獻禮灣區(qū)建設
就在今天,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黃埔文沖承建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鋼殼GK02合同段全面完工報捷!
廣船國際也將于今年年底完成GK01合同段制造任務!
4月22日,深中通道海底隧道E25沉管管節(jié)鋼殼在廣州南沙起浮出運,標志著黃埔文沖承接的GK02合同段鋼殼制造全面完工報捷,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建設按下了“加速鍵”。
目前,深中通道已完成24個海底管節(jié)的沉放對接,安裝總長度達3712.8米,為沉管段總長度的四分之三。
此前,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后一個標準管節(jié)鋼殼——GK01合同段的E23管節(jié)鋼殼已經在廣船國際開工制造。而沉管鋼殼GK02合同段的全面完工,更是為工程后續(xù)施工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。盡管受到疫情的嚴重沖擊,但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鋼殼仍將在今年內完成制造。
發(fā)揮船企優(yōu)勢 助力灣區(qū)發(fā)展
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是大灣區(qū)的核心交通樞紐,是集“橋、島、隧、水下互通”于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,海底隧道長6845米,其中沉管段長5035米,由32個管節(jié)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,為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??偼顿Y446.9億元,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。
而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鋼殼是個“精致的巨無霸”:單個鋼殼長165米,重達萬噸,其焊接量大、施工精度要求極高,焊縫長度更是超過280公里,如籃球場大小的鋼板平整度誤差不得超過4毫米。
大型船舶企業(yè)的生產能力和技術能力,正適合建造這樣的產品。2018年2月1日,沉管隧道全部鋼殼由廣船國際和黃埔文沖分別承擔制造。黃埔文沖承接的GK02合同段包括了8個標準管節(jié)、6個非標準管節(jié)和一個實驗段,鋼結構重量約15萬噸,總工期約3.5年。
推進智能制造 展現(xiàn)船企實力
為按期、高標準備交付這些鋼殼,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和中國船舶集團聯(lián)手打造了國內第一條大型鋼結構智能制造生產線。
該生產線包括了“板材/型材智能切割生產線”、“片體(小組立)智能焊接生產線”、“塊體(中組立)智能焊接生產線”、“智能涂裝生產線”以及面向BIM技術的車間制造執(zhí)行系統(tǒng)等鋼殼“四線一系統(tǒng)”智能制造生產線,實現(xiàn)了鋼殼管接近70%的自動化制造,鋼殼制造精度及焊縫、涂裝質量合格率達到100%。
項目生產過程中,黃埔文沖主動與參建各方充分溝通,突破多項工藝技術難點,提出了諸如變寬管節(jié)采用以“直”代“曲”、“船臺線”+“船塢線”兩線建造等創(chuàng)造性工程方案,船塢內“總拼+澆筑”通用塢墩、大跨度端封門和止水帶塢內一次性安裝、大尺度深吃水管節(jié)起浮出塢、“模塊車+移船小車”轉運管節(jié)過駁、鋼殼智能制造生產線等均為首創(chuàng),填補了多項行業(yè)技術空白。
全體參建人員克服了管節(jié)建造提速、新冠疫情、極端天氣、勞動力等各方面的巨大壓力,精益求精推進鋼殼管節(jié)的制作,不斷刷新著生產周期紀錄,最終提前半年時間高質量地完成了GK02合同段全部管節(jié)交付任務,各管節(jié)最終驗收精度均優(yōu)于驗評標準,充分彰顯了中國船舶的強大實力。
深度參與重大工程 履行央企使命
黃埔文沖還為深中通道“量身”建造了海底隧道施工神器——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“一航津安1”。
該船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運輸、定位、沉放和安裝等功能于一體、具有DP動力定位和循跡功能的專用船,在管殼鋼節(jié)實現(xiàn)水下毫米級高精度精準對接中發(fā)揮了關鍵作用。
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鋼殼項目是黃埔文沖開拓非船應用產業(yè)、實現(xiàn)“智能制造”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。近年來,該公司先后參與了港珠澳大橋、深中通道、廣東沿海風電場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,工程效率和質量受到業(yè)主方廣泛好評,為建設交通強國、海洋強國、制造強國貢獻了中國船舶的智慧力量。
| 記 者:王 進/鄺展婷
| 通訊員:夏小健/曲文龍
| 責 編:鄺展婷
| 校 對:周 芒
| 審 核:項 麗/甘豐錄